AOA综合体育官方app下载

大安抖音代运营(2020+1,请收下这幅青年“拼”图)

covsun 2021-12-04 05:57:48 运营技术 3381 0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题:2020+1,请收下这幅青年“拼”图

新华社记者陈俊、褚晓亮、孟含琪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国家发展的远景目标,古老而青春的中国,拥有了最新蓝图。

新时代大幕拉开,不发出自己的光芒,谁来知晓?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朵朵“后浪”比肩奔涌,“拼”的是自己的精彩明天、国家的灿烂未来。2021年开端,我们走近一些青年奋斗者,聆听他们的宏图梦想,见证他们从谷底迈向山巅。

【拼搏宏图】前方科技高能预警,创新我要做主

科技工作者,刘昌儒,28岁

【高能故事】

7年前,刘昌儒观看了科幻电影《安德的游戏》,“太空空间站”这样的概念于他还只属于电影;2年前,观看《流浪地球》时,他俨然已成为剧中人。

28岁,上班4年,在大咖云集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刘昌儒履历不突出。可压在他身上的担子,并不轻。

出于任务需要,所里任命他担任中国空间站实验舱小机械臂项目总体调度。

研发小机械臂是空间站关键技术。刘昌儒至今也想不明白,这么重要的责任为什么交给他这个年轻人。但“军令”在前,无可推脱。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任务重、时间紧。刘昌儒的角色像是“总管”,这意味着,各科研环节他要烂熟于心,重要试验要随叫随到。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任务恰逢重要节点,大年初三起,他每日冒风险上班。出家门时,他不敢回头,怕看到父母眼中的担忧。

近2个月时间里,几乎每天凌晨他的电话都会响起,涉及设备调试等各种问题。“其他都挺好,就是头发掉得有点多。”

不过,最近刘昌儒也怀揣着两件喜事:项目完成阶段性任务;曾经质疑他的一位前辈,对他竖起大拇指……

【青年新愿】

掉头发、睡不好,刘昌儒不否认科研工作辛苦。“无奋斗,不青春。既然钟情于科技创新,就要一拼到底。”

刘昌儒希望,2021年开始,他和千万科技工作者,都能顺利做好“大项目”。项目结束后,或陪伴父母身旁,或约上三两好友畅谈,共享人生“小幸福”。

【拼搏宏图】产业“创先锋”何需“凡尔赛”

技术工人,魏金龙,33岁

【高能故事】

“能吃苦就留下干,不能就趁早走人!”

10年前,魏金龙刚来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光电集团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时,被分配做车工。这是师傅对他说的第一句话。

高考遭遇“滑铁卢”,当科学家的梦想熄灭了。工作后,又遇到了“铁面无情”的师傅。

就此沉沦,还是拼一把?年少气盛的他暗下决心要换个活法。他撸起袖子,跟着师傅从最基础的磨刀、磨钻头学起。

每个夜晚,与他一同进工厂的年轻人常结伴出去玩。他总是找借口推辞,自己留在车间反复进行车削试验。

白天衣服脏兮兮,他围着设备与零件打转,一有空暇就学习技术,从二维制图到数控设备独立编程,厚厚的书被他一本本“啃”下。

时间推移,魏金龙逐渐崭露头角。编写专用的车铣复合UG后处理程序,将车铣复合机床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创新车削方法,实现零件合格率99.8%以上、提高生产效率30%以上……2020年5月,魏金龙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这次,一向不苟言笑的师傅,对他笑了。

【青年新愿】

“我是技术工人,但不是低端工种。”国家对技术工人的培养愈加重视,魏金龙觉得很提气。他说,希望新年里,越来越多的工人能捧起书本、潜心钻研。“2021年,我也会做更多的工艺改进,带动更多技术工人向工匠转型。”

【拼搏宏图】脱贫“爷青结”,乡村振兴可以单曲循环

“博士”第一书记,撒宗朋,33岁

【高能故事】

东北的天气最近进入“速冻模式”。

但撒宗朋刚进村,就遇上热腾腾的招呼。“撒书记,我家杀猪了,快来吃肉!”

撒宗朋说,这是村民对亲朋的“最高礼遇”。

33岁的撒宗朋是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职公务员。3年前他主动请缨,成了吉林省大安市红岗子乡南岗子村驻村第一书记。

初来乍到时,“博士书记”可没有这么好的待遇。打小在城里长大的他是个农村“小白”。刚驻村时,他主动与忙碌的村民“套近乎”:“阿姨,这黄瓜往哪卖啊?”

一句话引来捧腹大笑。原来,绿油油的长条蔬菜是绿皮茄子。一场玩笑加深了村民们对他的印象——城里来的,啥都不懂。

打那天起,撒宗朋自掏腰包做了印有自己姓名和手机号的陶瓷杯,挨家挨户上门送水杯,和村民拉家常。走遍村里227户人家,他记住了村里大大小小的事,也让村民们记住了他。

大安市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他深入了解后发现,致贫原因之一是农民守着盐碱地,种植玉米产量低。他鼓励大家将黄菇娘、蒲公英等经济作物进行轮作。如今黄菇娘产业年销售额达360万元,贫困户户均年增收2500元。南岗子村脱贫了,撒宗朋也成了村民的“主心骨”。

【青年新愿】

乡村振兴如火如荼,“博士书记”最近正组织村里建设扶贫车间,还教村民搞直播销售……撒宗朋期盼,新年能有更多青年人加入乡村振兴队伍,让“青年力”在田间地头改天换地。

【拼搏宏图】加满青春buff,玩转民间艺术“小清新”

道明竹编传承人,肖瑶,27岁

【高能故事】

美丽的川西林盘,从不缺少诗与远方。

在四川成都崇州道明镇竹艺村,一家竹编小店素净雅致。每有感兴趣的游客,店主肖瑶便会将道明竹编的故事娓娓道来。

肖瑶自小随母亲学艺。在她眼中,母亲长着一双巧手,竹条在灵活的指尖上下翻飞,很快就编成工艺品。

母亲渐渐老去,肖瑶选择了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她记得,一位耄耋老人在展会上看到她制作的瓷胎竹编作品,竟激动地给她鞠了一躬。那时,她下了决心放弃大城市工作,重拾竹编手艺。

青春的“加成”,让古老技艺换新颜。肖瑶将流行元素融入竹编中,制成饰品和竹装置艺术品,受到市场欢迎。“从未想过传统与现代结合,美得如此清新。”有客户如此赞叹。

肖瑶的男朋友如今也随肖瑶回村创业、编织梦想。两人将作品传到抖音等平台。一些年轻人看到视频后慕名而来……以道明竹编为内核,竹艺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青年新愿】

“很多手艺人都在坚守、传承和开创。”肖瑶说,传统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希望2021年竹艺保护传承能星火燎原,勾勒出更多实现梦想的业态和平台。

【拼搏宏图】拼命执法小场面,环保开挂不需要解释

青年环保工作者,翟冀飞,30岁

【高能故事】

“这些年为了环保执法,我是真的拼命了。”翟冀飞说。

翟冀飞大学毕业后入伍,转业后选择到北京市通州区生态环境局工作。5年来,他为治散乱污,闻遍辖区饭馆油烟味,也蹲过企业排污口。被“拒之门外”,经历“鸡飞狗跳”场面也是家常便饭。

听起来惨兮兮,但翟冀飞说自己“苦并甜蜜着”,“我在做对国有益的事,过程中也实现了自我价值。”让他更开心的是,当前环保执法正向精细精准转变。比如,他们应用大气颗粒物自动检测系统,在每个辖区工地长出“眼睛”“耳朵”“鼻子”,使查处污染现场的时间从3天缩短到24小时之内。

如今“拼命事”“苦差事”逐渐减少。翟冀飞说,越来越多企业从过去和执法人员“躲猫猫”变成主动配合,有的工厂环保设备坏了还主动联系他们咨询维修,有的宁愿少挣钱也要先让环保达标。环保理念正深入人心。

【青年新愿】

“前几年,北京常出现污染天气,但这两年天越来越蓝,河水越来越清澈。”翟冀飞期待,新的一年,新科技在环保领域“跑起来”,让查污治污更精准更有力。

新年到来,看我神州浩气霓虹,青春正好。(参与记者:宋晓东、关桂峰、杨迪)(完)

北京抖音AI短视频制作aoa体育平台下载公司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扫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