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陈琳 张璐)随着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降至三级,北京各类商业活动加快复苏。7月25日,北京消费季重启后的首个扶贫助农直播带货活动举行,展示了多个来自北京对口扶贫支援地区的特色名品。
因疫情期间线下购物停滞,直播带货发展势头迅猛。今年以来,先后有11地相继出台直播电商扶持政策,市长、区长直播吆喝已经成了常态。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刘梅英介绍,北京消费季期间,将持续开展一批直播带货活动,包括品牌直播、老字号直播、非遗直播、美食直播等。
场景1
消费季重启后首场扶贫直播 吸引超1200万人次参与
“2020电商扶贫专场活动”由北京市商务局和北京市扶贫支援办共同主办,参与活动的扶贫商品产地,几乎涵盖了北京对口扶贫支援的全部省份。其中,湖北的富硒竹溪贡米、新疆和田的大枣、河南的野生蓝莓果汁、内蒙古的沙棘饮料、河北张家口的燕麦片、河北保定野三坡黄冰糖等都是当季热销商品。
本次直播由政府搭台,参与直播的嘉宾包括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刘梅英、北京市扶贫支援办副主任姚忠阳、首农股份公司董事长尹彦勋等。他们在直播间为对口扶贫支援地区产品带货,并送出五折秒杀福利,部分产品短时间内被秒光。
据统计,本次直播活动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达1294.3万人次,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达3万人,消费者在留言区打出“为爱扶贫”“为爱下单”等字样,表达对贫困地区的支持。
刘梅英介绍,重启的北京消费季活动将延至今年12月底,充分利用暑期、国庆、双十一等节点,以及夜经济、直播带货、冰雪运动等消费热点,举办品牌直播、扶贫助家直播、老字号直播等活动,激发新兴消费。
五棵松华熙LIVE的直播间外,总有不少顾客围观。摄影/新京报记者 陈琳
场景2
商圈直播主打互动体验 顾客看“不过瘾”直接出镜
7月20日,北京市应急响应级别从二级下调为三级,商场线下业态逐渐恢复。这几天,五棵松华熙LIVE直播团队的负责人王程程,正带领同事忙着策划新的直播主题。
与其他商场的直播带货不同,王程程负责的项目想打造一个“可体验的互动直播平台”。“聚合网红、达人、品牌等落地到我们直播间,做线上直播与线下体验的融合。直播的主要特点是以‘微综艺’的形势做主题性内容直播,直播内容从华熙LIVE的受众需求、华熙的主题活动,以及合作方需求角度策划。目前每天都有一场或多场直播。”
直播间有6个小伙伴“出镜”,每个人都要负责策划直播主题,“可能大家会去买些甜品,直播评测哪家的最好吃。”直播间是落地大玻璃,常常吸引顾客在玻璃外围观。
王程程介绍,华熙LIVE调调街开业活动那天,人流量特别大,也特别热闹,围观的观众在线上看抖音账号直播间觉得不过瘾,都要求进入现场和主播线下互动。“一天一位女士路过,被入镜画面吸引,就出镜和我们主播一起跳舞。”
新世界百货,导购在直播间卖货。摄影/新京报记者 陈琳
场景3
导购变身主播 直播销售成为商场营收主渠道
受疫情影响,今年北京多家商场推出“云购物”新模式,例如社群营销、微信群“秒杀”,导购也变身主播在线卖货。
北京市百货大楼副总经理乔晶晶介绍,去年还是“试水”的线上直播,今年成了主要的引流、促销手段。“百货大楼5月完成在线购物平台全新升级,通过在线购平台小程序可以实现下单包邮、领券立减等玩法。”乔晶晶说,通过营销新玩法结合直播互动,百货大楼完成了更广泛的顾客触达,平台搭建首月积累粉丝5万余人,新客占比达到75%。
自3月20日开通以来,百货大楼的直播间累计组织直播52场。6月份,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发生,线下客流减少,但线上直播没停。“6月组织了26场直播,涵盖国际美妆、男女装、精品生活馆等品类。”
银泰百货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期间银泰百货同电商平台发起“云柜姐计划”,导购直播+新零售的创新模式实现“无接触购物”。据统计,疫情最严峻的2月份,银泰百货一位导购直播3小时服务的消费者人数,相当于复工6个月服务的客流;一次直播产生的销售额,相当于在门店上了一周的班。
场景4
老字号餐厅传承人直播带货 回头客帮忙“安利”
在疫情的影响下,连外卖送餐都未曾尝试的餐饮老字号也“转型触网”。
近几天,马凯餐厅地安门店堂食明显升温。“目前堂食已经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在餐桌间隔1米以上的情况下,周末已经有食客需要拿号等位。”马凯餐厅第四代传承人、行政主厨陶然说。
疫情刚发生时,店里堂食生意大幅下跌,为了自救,他们开始尝试时下正流行的“直播带货”。餐厅的一个雅间里,一道道热气腾腾的菜肴被端到桌上,惯常在厨房忙碌的陶然走到了镜头前,和网红主播一起为招牌菜“吆喝”。尽管第一次直播面对摄像机有点紧张,但聊起拿手菜,陶然如数家珍。“拿酸辣肚尖来说,这道菜特别见火候,要炒到九成熟,服务员从厨房一路小跑拿到餐桌上,利用余热把菜熥到全熟。顾客马上趁热吃,口感会特别鲜嫩。”
除了教网友品菜,陶然也介绍菜肴背后的故事。“酸辣肚尖是用猪肚的肚仁做的,是最嫩的部分。薄的不用,我们挑选最厚实的肚仁,四只猪的肚仁能炒这一盘菜。除了选料难得,加工也不容易,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把控,说是油爆2秒出锅,多一秒火候就不对了。调料也要充分融合在一起,没有一种味道是唐突的……这道菜一般炒菜师傅做不了,起码十年以上经验”。
陶然说,以往食客尝一筷子,单纯觉得好吃。他在直播里把来龙去脉这么一说,食客就了解菜品“值”在哪儿。
直播的互动性,也拉进了老字号和顾客的距离。“很多网友是老顾客,从留言中就能看出来。介绍东安子鸡时,有的网友帮着‘安利’,说这个菜大家一开始可能适应不了,酸辣口的,一旦习惯了就能‘上瘾’。”
直播的效应正在显现,陶然说,他在线介绍的几道镇店名菜,点单量确实有所增长。直播中,糖饼等外卖食物的折扣也为餐厅吸引了更多新粉丝。“除了销售量,我们也愿意借直播平台介绍马凯餐厅的文化和服务。有的潜在顾客,可能暂时不会马上来消费,但对餐厅有了直观的印象,也许未来想和朋友聚个餐,就能想到我们。”
专家
直播带货满足了消费者交流互动的需求 因此受欢迎
直播带货为何能引来如此多的流量?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认为,以往大家网购只能看图片或视频,如今网速更快、网络更稳,视频直播在技术上有更多可能,大多数消费者都愿意接受这种方式。
此外,当前的消费趋向社群化和体验化,互动直播可以集聚网红带货,是社群化的交流平台,圈子里的朋友可以相互影响,体验互动乐趣。“现在消费者可以随时网购,但他们并没有丧失冲动性消费和交流体验消费的需求。”疫情期间,线下体验受到限制,线上交流互动满足了人的心理需求,这也使线上直播发展较快,受到欢迎。
未来疫情结束,消费场景回归常态,直播消费如何长远发展?赖阳称,线上消费稳步超越线下、线上消费中的直播比重越来越高会是两个大趋势。当然,随着直播日渐常态化,消费者对于网红带货的新鲜感将下降,专业的营销体育将越来越主流化。“不是热闹的网红作秀,一下子突破多少销售额,而是有专业素质的人员,了解消费者心理学、营销学,用直播把产品最佳特色展示推荐给消费者。”
他认为,未来直播产业将产生庞大的就业人群,很多高校也开设了直播专业,培养专业人才,他们将分散到企业,作为常态化直播的主要参与人员,从事主播、直播设计和策划等具体职业。
新京报记者 陈琳 张璐
编辑 张畅 校对 柳宝庆